传授语言 传递智慧

——参观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有感

作者简介:吕云芳,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2014年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从事移民与宗教研究。

5月10日上午十点半,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

老师们陆陆续续来到休息室,带着春假归来的愉悦和欢声笑语,屋子里渐渐热闹起来,咖啡的浓郁和香茗的淡雅飘满屋子,暖融融的。这是丹华春假后的第一天。

屋外,久旱后的雨淅淅沥沥下着,丹华助教们撑着伞在雨中指挥着进出的车辆——快要上课了,校门口交通一片繁忙。

家长们开车送来学生,也带来了热闹与生机,朝气洋溢的孩子们来到这里学习悠远而又遥远的祖籍文化,这里有中华武术课、美术课,还有各级别的汉语班、高级语文班、汉语水平考试培训等等。

我有幸旁听了多位老师精彩的授课,被老师和同学们深深感动。

胡老师的二年级课堂上,孩子们举着小手,随着老师的口令指读着“氵”偏旁的汉字——“灾涝溢泻、汛潮浮涨、淮泄滞沽、溅渗汀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礁屿连江”,这些来自《中华字经》的字对很多在国内中文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来说也颇为不易。为了帮助理解,胡老师配上图片,形象地解释什么是“汹涌澎湃”,什么是“惊涛骇浪”……。于是,这些汉字便随着或写实或写意的图片,印入孩子们的脑海。“大家跟我一起来!”“我就跟你一起来!”老师充满童趣的指令发出,孩子们乐呵呵地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拍着桌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伴随着快乐的节拍,孩子们大声重复着汉字读音的节奏。在老师设计的各种欢快游戏中,这些四字词语被一遍遍地读诵,汉字独特的节奏和旋律一遍遍地印入孩子们的记忆中。

这个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比如,胡老师让孩子们接力传话,孩子们手放嘴边搭出喇叭状,轻声或大声说出四字,从门口一组传到窗口一组,再从窗口一组传到门口一组。孩子们乐此不彼。他们传递着汉字读音,也传递着学习汉字的快乐。

认字是中文学习第一步,认识了足够多的汉字,便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深入中国文化经藏,畅游浩瀚的东方智慧之海。

二年级的另一间课堂上,冯老师正领着孩子们学习机智的司马光,讨论这位中国杰出政治家在儿时砸缸救小伙伴的智慧故事。冯老师以叙事基本结构——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引导孩子们展开思考,了解汉语的叙事逻辑,并且从故事中体会智慧的重要性。

已经有三年历史的高级语文班上,同学们拥有相当的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的思想。赵老师的课堂教学,除了引导他们欣赏中文的优雅,同时也为这些成长中的青少年带来更多思考空间。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阅读生活励志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缩写。这是一篇讲述妈妈如何与孩子共同面对家庭变故的文章,同学们一遍遍努力地尝试着用更为简练的汉语表述母子俩的亲情和勇敢。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公益微电影《生命半支舞》——一部表现乳腺癌患者在亲人的抚慰中重新乐观自信投入生活的影片。课堂的观后感展示环节,李想同学用优美细腻的汉语,准确地描述出《生命半支舞》体现的信念与希望。这两个故事,都讲述了普通中国家庭和个人,遇到生活中的挑战时所做出的努力,蕴含着力量,充满着对生命的执着与坚强。这是一个民族对生命意义的坚持,这份深沉的力量通过优美的文学艺术传授给海外华人学子,传递进他们的人生。

我以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的汉语,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让华人多一项交流技能,为职业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还让华人有了更多了解祖先灿烂文明的途径,同时给学习者提供独特的东方智慧和另一种视角来思考、面对人生。在此意义上,丹华学校是一个传递智慧文化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