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2015年岁末,寒假前夕的最后一次国学课堂上,我们国学班正式举办了一次“国学知识竞赛”。为了这场比赛,老师和同学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各组之间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全班二十一位同学被分成了三个竞赛组,班上原本按中文程度高低分出的“红、绿、黄”三组组员也被重新洗牌,平均分配到各个竞赛小组之中,构成了组内分组。
比赛之前,各组还为自己的团队起了队名:瞧,以刘柳红同学为首的那组显然是颜控,取了个名字叫“桃夭”;连永端同学为首的那组争的是气势,自名“降龙伏虎”;金健尧同学为首的那组嘛比较低调,所以取名“无名”。

在主持人(老师)宣布了竞赛规则之后,比赛正式开始。第一轮是限时抢答题,为了防止各组只有某几位队员包揽抢答,老师特设了“轮组抢答”一项,让各组内原来属于黄组的队员先进行抢答,黄组队员答不出,则再由原绿组成员抢答,最后才轮到程度较高的红组成员,得分则随轮下降。轮答题比较简单,一般只要认真听课、背诵好所学课文就能答出。

“《大学》是什么意思?”“大人之学。”

“心在哪几种情况下不能正?“嗯,愤怒、恐惧、好乐……忧患”

……

“‘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谁写的?”“苏……苏……?”

黄组的同学憋红了小脸,抢答比较吃力,同组知道答案的学员又不能提示,眼睁睁看着要失分,急得火烧火燎,只能把手早早地按在铃铛上,等候他们的机会到来。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轮组抢答,进入问题抢答环节,赛场的气氛顿时畅快而活跃起来。抢夺,越来越激烈。“ ‘未之有也。’这句和下面哪句话的句型是一样的,‘无食我麦、灼灼其华、莫我肯顾、在水一方’?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这里的‘本’和‘末’指的是什么?”“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曾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问题一个个飞快地抛出去,好家伙,居然都飞快地被接住了?!好,那来个冷门的:“女娲补天后留下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后来怎么了?”一位同学率先按铃:“成了石头……”全班哄然大笑。好吧,同学,我知道你是想说《石头记》,可惜了,没分!再来,出道书写题,要求每组把《大学》中这句写完整:“此谓知本,……”选手们愣住了。咦,平时背得挺顺口——“此谓zhīzhīzhì也”,可到底是哪个zhī字呀?各组成员把头凑到一块,讨论,犹疑,肯定,否定,等到答案交上来,只有一组写对了。胜者欢呼,败者撅嘴抱怨:“老师,你这题也太坑人了吧?”

比赛最有趣的一环是竞猜题。各小组轮流派一代表出场,背对屏幕站立,小组成员则要把屏幕上打出的词或成语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让这位代表猜出来,唯独不能提到屏幕上的字。“桃夭”组派刘柳红同学迎战。第一个词打出来,下面组员立刻忙成一片提示:“两个动物”,“跑跑跑”,“有个动物是‘此六畜、人所饲’里的一个”,“嗷呜”——一位干脆学声狼嚎,刘柳红同学反应敏捷:“狼奔豕突”。对,加分!“愤懥”、“哀惧”,“扇枕温衾”、“鸡犬升天”、“丝竹”……随着一个个词的打出,只见各组成员轮番登场,七嘴八舌、手舞足蹈,各个表情丰富。有时一个字很快就被猜出来了,马上引起一片欢呼声,有时组员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达意,急得把荷兰语翻译都迸出来了。对不起,犯规!扣分!最后,桃夭组在竞猜一轮凭着团队默契的配合,完胜其他两组。不过其他两组也不示弱,“降龙伏虎”队在合作题一轮,显示出了超强的合作精神。这轮要求各组齐声朗读文言文“施氏食狮史”的一段,当别组都在啃哧啃哧地纠缠在四声区别中时,“降龙伏虎”队在队长连永端的手势指挥下,用歌咏般的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这道难题。“无名”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但此队贵在作风稳健,该得该抢的分都悄悄拿下了。

几轮拼杀之后,专门前来帮忙记分的徐苏老师开始统计分数,结果爆冷,胜出的居然不是“灼灼其华”的“桃夭”队,而是“籍籍无名”的“无名”队。落败的“降龙伏虎”队扼腕长叹,觉得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运气不佳。接着是颁奖仪式,三组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奖品是一批五颜六色的文具用品。手拿奖品,同学们都很开心,礼物再小,都是自己努力后的结果不是?

比赛结束后,很多同学仍感意犹未尽。班上最小的学员、年仅11岁的董晓菲同学表示,比赛很好玩,但一堂课的时间太短了,应该再扩充。刘柳红同学觉得,国学竞赛不仅仅是一场对付对方的比赛,更是一场针对自己的比赛。她说:“比较现在和学期前,我能够看到我们每个星期六的努力,每个人的进步。”陈锋同学则说,最后的输赢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里面学到的知识。“无名”队主将之一、副班长包亦翔总结说:“我觉得国学知识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这个活动让我进一步了解到、接触到什么是国学。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对哪部分的知识不理解。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喜欢国学。这个国学知识竞赛有奖励,让人也有了动力。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还可以再搞一次国学知识竞赛。”

作为老师,我从这场比赛中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发现了团队合作所激发的巨大潜能,譬如像“施氏食狮史”这样拗口的一段文言文,学生们竟然能在限定的短时间里朗读整齐并翻译出大意,实在是出乎意料。或者,是到了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时候了。今后,让学生们更多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将成为我国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思路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