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教材教法培训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

杨佩蓉 –

自入职丹华后,我就被学校的严谨、创新、和快乐气氛感染着,同时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在这个“危机”时刻,我有幸得到了今年7月前往南国羊城广州百年高校——暨南大学培训的机会,聆听了编书教授及资深教师们的教导。

暨南大学是<<中文>> 教材的发源地,在这次培训中,我得到了全面的理念更新。这次培训涉及的内容全面,从儿童教育心理到语言点教法,从中文教学的文化传播到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从课堂教学综合法到教学阶段测试与实践都有所涉及,甚至具体到每册教材的汉字目标要求, 哪些是两会, 哪些是四会都有详细介绍,既有理论高度也非常有实践意义。使我受益最深的是郭熙院长讲授的“华文教学文化传播意义和认同视角”课题,既有助于增强实现华人间的有效沟通,又有利于促进全球华人社会多元和谐的语言生活的形成,可以说,这应该是华文教学的根本目标。郭院长指出,当我们遇到有海外华人子弟说:“I hate Chinese.”  时,我们就必须要变更我们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以提高他们对中文的学习兴趣。汉语教学的‘病’需要标本兼治,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多样化。‘教无定法’,使学生们有兴趣并适合我们的学生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新学期开始了,我教的是学前班,而我的教学任务也是丹华教育中心华文教学目标的最基础的部分,这对我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教学内容是<<等级汉字>> 和 <<幼儿汉语 >>。在<<等级汉字>>教学中,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经常请来小动物们(如小鸟,大象等) 来读汉字, 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们读起汉字来都特别卖力。因为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动,有时我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做体操,配合肢体动作来读汉字,同时运用孩子的记忆力特点,在每周六最后时段,复习当天学过的<<等级汉字>> 。

结合孩子们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一特点,在每周的第二节课, 我都使用 幻灯片以及图片给学生上课。除了教学生们认识爸爸、妈妈、宝宝、婷婷等人物形象外,我还组织他们玩捉迷藏游戏,当爸爸、妈妈找宝宝和婷婷时,就要叫出他们的名字来。我还把写着爸爸、妈妈以及宝宝的字卡别在小朋友的衣服上,以便他们在玩这个游戏时,进一步认准这些汉字。

结合在暑期培训中学到的语法知识点教学法,我还跟小朋友们约定了课堂密语, 比如: “ 我是 莹莹。” “  我五岁。”     “我吃苹果。”  等等短句, 代替“Juffrouw , mag ik plassen? (老师,我要尿尿)”之类的荷语对话,此法使一些家中没有普通话语言环境的孩子能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而这些语法知识点即经过孩子们在日常运用中获得。

鉴于汉字书写对儿童也有很大困难,我运用<<幼儿汉语 >> 教材,将其中的 “ 电视 ” 、“ 城堡 ” 的图画 复印 出来,让他们描横线以及竖线,以 建立 “ 横” 和“ 竖 ” 这些 笔画的概念。其次在兴趣课中,我结合孩子爱绘画这方面的天赋,让他们涂小白兔,学习’’小白兔’’的儿歌。这次 画 苹果、香蕉、西瓜和葡萄,下次我们就学习 “ 我是苹果” 这首歌曲。

学前班孩子初到学校,难免不适应环境,会感到陌生,这样他们中的一些就不愿意开口或者话很少,即使课间休息与其它小朋友的交流也很少,在他们情绪低落的情况下, 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于是我把原本计划 一月后调座位的计划提前到第3 次课时完成, 这下原本比较安静的缘缘同学,也乐意参加课堂游戏活动了。每一个学生是同样重要的,对一个好学生的过多关注,也许就会使差生感到受忽略,因此我决心对每个小朋友都给于足够的关注,让他们开心地度过每一堂课,每次高高兴兴地再来中文学校。

通过华文教育,以爱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这是华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暨南大学的培训学习以及在丹华的教学实践,我这个以找到文化归属感为动机而从事中文教育的老师,也提升了使命感。最后,我衷心感谢国务院侨办、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和荷兰中文教育协会给我提供了这个提高学习和认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