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作文《“孝”字里的“情”文化》

姓名:陈昕序      性别:女        年龄:16          指导教师: 宋雅真                                                       

丹华文化教育中心       高中   年级                    

题目 “孝”字里的“情”文化

    我从5岁至今一直都在不间断地学习中文,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了。中文水平的逐年提高,也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而且更深入的认识。      
记得在一次中文课上,老师提问:“孝”和“教”是不是会意字?有反应快的同学先说了,他觉得“孝”字应该是“老”和“子”的组合,因为孝顺是属于晚辈和长辈之间的一种情感……老师先是点头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回答,接着补充道:孝是两代人之间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古人造“孝”字是向我们暗示了“孝”是子女对长辈的善行和美德。“那‘教’也是会意字,是‘孝’和‘文’的结合。为什么呢?”有同学不解地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一下子,大家都沉浸于思考之中。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僵局”:“我听过百善孝为先,和它有关系吗?”外号“小词典”的小洁说道。“是的”,老师欣喜的目光肯定了她的回答,说道,“古人的教化是以‘孝’为根本,以‘孝’教文是‘教’的本意。”听到这里我感觉耳目一新,又长了新知识。原来在这些汉字的背后都还有更深层的意思等着我们来领悟呢?当时我不禁在心里给祖先的智慧点了个赞。      
都说中国是个讲“情”文化的国家,中国人重“情”。我想,这“情”是从“孝”来的吧。后来我了解了二十四孝里的“弃官寻母”“百里负米”“怀橘遗亲”的故事。虽然隔着遥远的年代,但他们这种纯粹的情感和孝顺的品格依然经久不衰,让人佩服。古人能深刻地意识到是父母带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心中要有“孝”,不但不要辜负这宝贵的生命,做好自己,在未来功成名就的时候,还要知道父母是我们第一个要感谢的人。      
从课堂走向生活,在我身边就有一位活生生的孝子——我的爸爸。他说过,父母对长辈孝不孝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是否孝顺。他就是从小生活在 “孝”的教育中的。我的爷爷奶奶对他们父母的“敬”和“爱”让爸爸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孝顺父母是一个人的责任,做人要从孝开始。后来到了荷兰,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等。他对爷爷奶奶的关心没有因为地域的关系而减少。邮寄物品、视频聊天、回国探亲等等,他平时就在用言传身教,让我们姐弟看到了他对他的父母的一片孝心。      
在我们面前,爸爸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但他很爱我们。他经常买芒果给我们姐弟四人吃,他总是把削下的果肉先给我们,然后他自己才拿着剩下的芒果芯“啃”起来。一次无意之间,妈妈说起以前她和爸爸谈恋爱时,爸爸吃芒果一吃就是好几个,外号“芒(盲)人”。弟弟妹妹听完这个冷笑话都笑得前俯后仰的,而身为老大的我却好像被“当头一棒”。因为我理解了爸爸这些年不舍得独享芒果,他是在用芒果向孩子们传递着默默的爱啊。想到这儿,我心里真想对父亲说:“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等到那一天到来,我一定要让你只吃芒果肉,芒果芯我来啃。同时,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我们过生日时不应该只关注礼物和蛋糕,更应该向父母表达一份感恩; 我们不应该只想着向父母发泄自己的情绪,更应该想想自己的言语有否刺痛了他们的心……      
“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至少它是一种家风,一份感恩,一份真挚的爱。“孝”将代代相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