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丹华一直秉承着研中学、学中研的教学态度,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对新加入的老师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听课观摩做教研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力求把最好的教学带给孩子们。通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丹华各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分析,给海外华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教研活动  丹华文化教育中心  华文教学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从1999年开始编写丹华初中教材、筹备成立,至今已经22年。丹华一直致力于海外华文教育创新教学,努力提高华文教学质量,数千名华裔子弟和荷兰学子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机会,并取得优秀成绩,受益良多。丹华在推动华文教育事业、促进中荷文化交流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丹华一直秉承着研中学、学中研的教学态度,为老师们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对新加入的老师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听课观摩做教研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力求把最好的教学带给孩子们。通过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丹华近期各年级组的教研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给海外华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一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教研活动在华文教学中的意义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指出:“海外华校要弥补合格教师之缺和解决教不得法的问题,就必须把教师的培养(训)摆到更重要的位置。……华校办学的正规化、教师的专业化、教材的标准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是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谭天星,2021)海外华校大多是周末学校,属于非赢利机构,教师都是兼职从事中文教学。教师的专业背景及以往的职业经验对其作为华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很大,很多学校都存在合格师资缺乏的现象。“优质教育来自于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要通过优质教研来培育。”(刘世斌,2018)系统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是荷兰最大的中文学校之一,2011年获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的“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高级语文班和成人汉语班,共25—27个班级,学生人数550—620名;拥有一支近40人的教师队伍,他们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改革海外语文教育、加速学生汉字认读和阅读能力,学校除了采用国侨办组织编写的《中文》教材以外,从2007年9月开始,还采用了郭保华教授编写的《中华字经》和《等级汉字》等教材,成绩显著,全校学生汉语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为保证学生和老师们的安全,丹华校领导立即决定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2021年9月,丹华重新开放实体课,虽面临重重困难,但在开课前仍以一贯的高效做事态度积极招生,重组班级,合理分配教师职务,同时招贤纳士,引进了一批新教师。无论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丹华的教研活动都从未止步。

学校教研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成效取得有着重要影响。(刘艳坤、徐一平,2020)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一直秉承着“教有所获,研有所得”的教学传统。为保证师资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到现任教师的在职教学评估和培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完善的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

教研活动的流程

教研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以丹华2021—2022新学年教研活动为例,开展教研活动需要以下四个步骤:教研计划、教研筹备、教研实施和教研总结。

(一)教研计划

       校领导提前调研各年级组老师的需求;确定教研目标;制定教研计划(安排公开课,安排听课老师,安排各年级组教研时间)。

(二)教研筹备

各年级组负责公开课的老师提前细化教研内容;确定教研时间。

(三)教研实施

各年级组实施教研计划。每次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老师们在探讨的过程中,一起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策略,积累经验,争取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获。在教研活动中,丹华的老师们各抒己见,每位老师都收获良多。

1.低年级组

低年级组(幼儿班、一年级、二年级和《中华字经》班)的教研活动主要以如何掌握《中华字经》和《等级汉字》的教学理念、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和如何合理安排四节课的活动为主要研讨内容。

如何掌握新教学理念?《中华字经》和《等级汉字》有着一致的教学理念:快速识字,提前阅读。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让孩子根据课文四字一句、韵文联诵、节奏性强的特点,安排生动活泼的律动朗读法,反复读、指读和大声读。因此在新理念的教学方法上,新老师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观摩,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何控制课堂纪律?

设立课堂用语,如“我是一座山”“小眼睛看谁?”“老师声音小,你们声音大”等指令语。

要想课堂管理好,备课少不了。清晰的活动流程、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把控、明确的学习任务,都能让老师对这堂课了然于胸,孩子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

如何安排四节课?

经常有孩子上到第三节课就喊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如何安排四节课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尤为重要,每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班的课堂计划,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根据各班孩子的情况而定。大多数老师建议:一二节课孩子精神足,可以新授《中华字经》《等级汉字》和《中文》,第三节课可以重点讲解书写,第四节课以文化艺术游戏活动为主。

2.小学高年级组

小学高年级组(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教研活动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兴趣、如何进行中文写作指导和HSK汉语水平考级为主要的研讨内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兴趣?

教学中运用肢体动作和节拍,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并提高专注力。

上课形式仿佛在讲故事,学生们成为故事的主人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答对的孩子大声分享,让其他的孩子学着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想办法让他们自愿并且开心地去学习,他们才能吸收中华文化知识更多的营养,而不再是因为父母的强迫而枯燥地去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中文写作?

选择合适的范文。在选择范文时,需要注意按照教学目的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范文,如依描写景色、动物、人物的动作、性格和心理等而选择有特色的文章予以教授。针对范文中出现的各种写作手法(比喻、象征、拟人等),分析例句并进行写作练习,做到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通过讲解范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训练学生对人物、景色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积累词汇。通过读优美的范文帮助孩子们积累词句,扩大孩子们的词汇量,并帮助分类。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成语积累也非常重要。

字词句扩展。句子扩展和词语“手拉手”的游戏等都为教授写作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词语扩展练习,使用形容词和拟声词让句子更生动,从而逐渐让孩子们学习到写作技巧并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学生的作文能做到开头和结尾相呼应。

让学生留意观察平时的生活和周围发生的事件,把感兴趣的内容写出来。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事件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生动形象、活灵活现。鼓励学生每人用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写下美词美句和成语等。

和家长及时沟通,得到有效配合,发挥家庭第二课堂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进行汉语语法教学?

在汉语语法教学方面,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如:用语义展示语法;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展示语法。备课时要注重教案的引导,重要的知识让学生口头表达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引导结束之后再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建立语感,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汉语语法的学习目的。

把HSK汉语水平考试中的词语、语法以及考试形式跟中文教学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对以后参加HSK考试的题型也不会感到陌生。

3.初高中组

初高中组(初一班、初二班、初三班、高级语文班)的教研活动以《中文》教材初中课本第一册第六课《陶罐和铁罐》的公开教学为示例,总结初中、高中《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探讨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同时以“品秋”为主题的文化教学来进行教学研讨。

如何高效开展寓言课?

老师们考虑以贯彻《中华字经》高效阅读的教学理念和以寓意为寓言课的教学重点相结合来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第一节课可以集中阅读并理解故事,以揭示寓意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第二节课在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寓意之后,讲解生字词来促成词语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朗读?

课堂上要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在练习朗读上可以考虑“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字词的发音、朗读的自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帮助。针对班级孩子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老师在示范朗读的时候语速也可以放慢一些。

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每逢传统节日到来,老师们可以把中文教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相结合,以游戏、歌曲、绘画、舞蹈、手工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节日活动,此次教研高年级组的老师们还以“品秋”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欣赏落叶的凄美,思考秋天带来的启发和激励,把四季更迭所带来的启发融入到诗词歌赋画作里,这也是提升文化修养的不二之选。老师们围绕教学理念、教育意义、教学的技能和方法等诸多方面各抒己见,“众人拾柴火焰高”,把《中文》教研活动推到了一个热潮。

(四)教研总结

李佩燕校长和杨立红执行校长在各年级组完成教研活动后,与老师们一起了解教研效果,反思教研成效,撰写微信宣传报道,综合教研考评。

低年级组

李校长在研讨会上小结如下:

优点:

(1)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3)好几位老师能深入浅出,化难为易,重点、难点突破。

(4)教学多媒体熟练运用。

(5)创设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6)听课后老师们及时反思和总结,善于发现并能学习别人的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

欠缺点:老师们大都没有板书。板书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好的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外,板书还具有提示学生的注意力、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杨立红执行校长在总结会上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1)学习新技巧,融入课程中。生动有趣的课件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会组织老师学习PPT课件制作,老师之间学会互相分享、互相沟通也很重要。同时,有趣的教学环节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不能偏离大纲。

(2)课堂纪律很重要,但是如果老师一堂课多半时间是在维持纪律,那么这节课的课程设计是不完整、不成功的。老师需要学会合理设计课程。

(3)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合理利用家长群,不仅有利于开展班级活动,也能调动孩子来中文学校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让家长和孩子在中文学校感到归属感。

小学高年级组

李校长在研讨会上小结如下:

优点:

(1)教师教学情绪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生思考。

(2)教学生动形象。这是达到教学目的和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3)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表现在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新颖而灵活的教学形式。

(4)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老师们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优点和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

(5)词语教学。很多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学生通过“比较想象”,“在练习中运用字词”以及“音、形、义”等方式联系实际,学生对所学词语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欠缺点:

(1)有些新老师教学指令不够明确。

(2)多媒体字体不够醒目。

初高中组

1)在新授课中对寓意的引导需再下点功夫。

2)可以借学生提问之际讲解成语、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三个不同的概念,多鼓励学生提问。成语故事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或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寓言故事则往往为了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而成语的结构和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变。

(1)课件制作很精彩,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已经做好的优质教学课件,恰当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角色扮演的趣味性。

(2)善于总结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

(3)加强课堂的凝聚力。

教研员和授课教师一起点评总结教学改进后的效果,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并善于发现教育规律,深化教研成效。(刘世斌,2018)作为教研员的李佩燕校长和杨立红执行校长关注教师课堂上的行为改进和学生的课堂状态,通过课堂观摩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效果反馈。当然如果能够借助摄影录像等形式进行反馈总结,效果会更直观。

海外华校高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建议

有效优质的教研活动,不止是教师获得某些教学经验,或是局限于某一个课程活动,而应该是从点到面多方位地审视教研活动的方向、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以丹华教研活动为例,抛砖引玉给海外华校提供几点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建议:

 (一)确定有效的教研计划

      校领导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状态及教师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

(二)探索创新教研模式

教研指导员和评估员(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与引领者。教研员需要不断增强服务教育决策的主动性,积极发挥教育智库作用。(刘世斌,2018)丹华的李佩燕校长和杨立红执行校长紧跟时代,广泛遴选教材,持续研究特色教学法,精心打造优质课堂。新冠疫情前,丹华与海外其他中文学校互通有无,携手共进,拓展教师的专业视野。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让校外教研变得举步难行,但是丹华校领导会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名师讲堂、教师研习班、线上教学的多媒体制作和操作等培训课程,让教师能够顺应时代、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够熟练运用当下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

(三)教师之间平等交流

教研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促使教师生成基于设计的行动力,所有参与者之间会逐渐形成平等交流的交往关系,避开经验主义和权威主义。(杨开城、张慧慧,2020)在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新教师是注入的新鲜血液,有其过往的成功经验。在教研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新教师跟随经验主义走。教研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新旧融合、取长补短的过程。丹华教师在教研总结中,以年级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观课感悟、学习反思等,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

(四)教师需要内化,转换成个人特色教学

教师需要“法”“道”结合,学会内化,形成个人特色教学。“法”是方法、用法,“道”是规律、理念。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先“得法”,再“得道”。而从发展的路向与目标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促使教师由“得法”走向“得道”。(杨汉州,2021)

在职教师或新教师在开展华文教学活动前听课观摩,是在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建构自我教学经验之后,理解和掌握本校的教学理念并与之相融合,展开实践使其转变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达到“得法”与“得道”的统一。这才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

(五)分享教研成果

会上课的教师不一定会反思。很多教师在反思时会偏离主题,教学研讨的过程也是帮助教师剖析自我的过程。校内教研的思维碰撞应该引起校外同行的共鸣。利用微信报道平台或专题论文的形式分享教学经验,给同行们提供借鉴,互通有无,从而为推动华文教育、创新华文教学略尽绵力。

参考文献

刘世斌(2018)创新教研方式 加速教研转型,《大连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

刘艳坤、徐一平(2020)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学校教研转型,《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4期。

谭天星(2021)发展华文教育事业 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侨务工作研究》第2期。

杨汉州(2021)从“得法”到“得道”:教师专业发展的方略与路向,《教育发展研究》第4期。

杨开城、张慧慧(2020)教师教研在何种意义上是必要的,《电化教育研究》第8期。

On the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y in Overseas Chinese Schools: Taking Dan Hua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re as an Example

Liang Haixia

Abstract  In Dan Hua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re, we hold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ies regularly, so as to comb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eachers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ies in Dan Hua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r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procedure of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ies in overseas Chinese school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help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quality of overseas teachers.

Keywords  teaching research activity; Dan Hua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re; 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简介

梁海侠,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目前主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各种理念及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巧妙地运用在华文课堂中。

目前出版的文章:

1、《乐学中文,静待花开——<等级汉字>教学心得》 于2021年4月发表在《世界华文教育(季刊)》第2期(53期)

2、《如切如磋共教研,携手并进共成长——以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研活动为例》于2022年1月发表在《世界华文教育(季刊)》2022年第1期(56期)

文/梁海侠

编辑/丹华《桃李园》微信平台小组

图/丹华师生

制版/张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