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课堂的每10分钟
中华字经2班 胡碎娟 –
2012年9月份,我第一次担任了“中华字经班”的辅导老师,一年来,陪着我班的孩子一点点成长,看着他们的中文水平一点点积累、提高,我感到很欣慰。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中华字经2班的辅导老师,我在高兴的同时也有了烦恼:在新的学期,一位学生已很熟悉的老师该怎样给孩子们以新的体验呢?
丹华教授“中华字经”很成功的林静老师曾在其文章中提过:“经研究表明:4到8岁的儿童的注意力周期很短,一次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根据这一规律我做了以下尝试,将40分钟的课堂分成4个10分钟的课堂,然后用轻松的情景语言将每一个环节过度。
比如在《中华字经》第11课“文物”的教学中,针对“凡尔赛宫,金字塔状,泰姬陵墓,彼得教堂”这16个字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步骤。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进入第一个10分钟。“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旅游,你们喜欢旅游吗?”然后我通过多媒体演示播放图片,第一张以飞机的图片引入,先到了法国参观“凡尔赛宫”,再到埃及参观“金字塔状”,然后来到印度的“泰姬陵墓”,最后飞到罗马的“彼得教堂”。这个环节已经轻松地抓住了孩子前10分钟的注意力,成功地刺激了孩子们的视觉神经。
“小朋友们,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用字宝宝来记录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呢?”随着这样的衔接语,我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了第二个10分钟。通过老师泛读、领读,师生改变音调高低,缓慢诵读,学习小动物变化表情交替朗读等多种形式变化,又一次成功地在10分钟内刺激了孩子们的听觉神经。
接着我又用一句话过渡:“那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旅行中看到的建筑的样子,把它们用动作表示出来好吗?”孩子们马上活跃起来,用五花八门的动作来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建筑物,然后我再把他们的动作进行总结统一,配上相应的四个字表示出来。在这个10分钟里,孩子们很快可以边做动作边配合文字进行朗读了,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了。
最后我说:“让我们再回到刚才的旅行中,看谁能最快地用四个字说出我们去的地方吧。”于是我便再让孩子们通过看图片说出文字,并在桌上找出对应的四字字条。
这40分钟的课堂,成功地抓住了孩子们每一个10分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也尝试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中文》的教学中,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充分掌握每一个阶段孩子的特点,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也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思维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