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新疆
——记“荷兰华文教师研习班”新疆行 (赵艳)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新疆……”多年前,我曾和丹华的几位老师以这首歌跳过一曲新疆舞,每次听到这首歌,就勾起我无限好奇:新疆,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让人如此欢快,说出如此有底气的话语?新疆于我,是一个年少的梦想,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存在,一个自以为无法兑现的奢望。然而今年夏天,梦想突然成为现实,承国侨办关爱,我和部分丹华老师参加了由新疆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举办的“大美新疆.丝路华韵—荷兰华文教师研习班”教师培训,踏上了新疆之旅,在为期两个星期的学习培训中,我们开始逐渐了解和认识新疆,于是新疆也像一个除去面纱的神秘维族女郎,向我们亮出她那纯净亮丽的脸庞。
人 美
踏入新疆之前,我们多多少少有点悬着心,因为之前新疆传出的一些负面新闻让人谈疆变色,仿佛入疆如入虎狼之地。在机场出口,看到荷枪实弹的站岗士兵也让我们的小心脏忍不住扑腾了两下,但是师大派来接机的梁涛老师很快以他的热情、健谈和淡定让我们安下心来。在师大,我们更是感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热情。在欢迎仪式上,梁云院长除了向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之外,还特别感谢所有学员在这非常时期来到新疆,她表示,这对师大乃至新疆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具有特别的意义。听了这番话,我们还挺自豪,觉得自己挺勇敢。后来在结业典礼上,当梁院长再次为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时,我们不觉惭愧了,因为新疆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那般艰难困厄的新疆,在我们接受了主人质朴的、毫无保留的热情招待之后,在接受了新疆如此慷慨丰富的物质、精神双重滋养后,我们如何还能自得于这一点勇气?应该说,是新疆无私地敞开怀抱,以她的真挚热情、浩然大气接纳并征服了我们,同时榨出了我们“皮袍下的小”。
在培训学习期间,负责接待工作的院长助理、华人华侨研究所副所长孔雪晴老师一直像家长似的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一一满足学员们的需求;梁院长的高徒夏添老师则全天候陪伴着我们,为我们处理所有计划中或计划外的琐事;师大汉语国际教育办公室张全生副主任虽忙,却一直活跃在微信群中,关注着学员们的活动。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培训课程:从刘明老师的《新疆社会和民俗》和栾睿老师的《丝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了新疆地理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王祝斌教授的《阅读》和梁云教授的《汉字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教学新思路;孔雪晴老师让我们了解了新疆华文教育历史;我们还跟师大音乐学院的维族教授阿依夏木老师学习新疆语和舞蹈,跟俄总统普京钦点的武术教练耿恺斌老师学八段锦,跟孔雪晴老师学茶艺,甚至跟90后吴垠老师学跳时下流行的充满青春活力的辣舞“小苹果”;吉尔吉斯斯坦孔子学院的郭卫东院长也特别和我们进行座谈,互相介绍、了解中亚和欧洲华文教育状况。这些老师和领导们或学识过人,或低调谦逊,或灵活务实,或活泼热情,为人处事风格不一,各有特色。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了解了新疆,也侧面了解了新疆人,看到了新疆人既务实踏实又不失灵活,既吃苦耐劳又热爱生活的一面,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新疆的爱。
这种爱,从我们接触到的出租司机、导游和市民身上都能感受得到。在新疆,生活着来自内陆各省的人及各少数民族,有很多人是当年支援新疆建设者的后代,虽然自称“疆二代”、“疆三代”,但他们的内心已认同新疆,把新疆当作了自己的家乡,因此,对破坏家乡安宁的人,他们是非常痛恨的,但同时他们又非常清醒,他们不断地告诉我们,闹事的只是一小撮人,并不能代表新疆。一天晚上,孔老师特地把我们带到了南湖市民广场体验生活,她说,一定要让我们看看在暴恐威胁下的新疆人是怎样生活的。那一夜的南湖广场真的震撼到了我们: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群群的舞者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正在随着各种音乐忘情起舞,而远处高台上,站着他们的守护者——群戒备森严的警卫。警戒,欢快,这原本不相谐的画面在此刻竟无比和谐融洽,我们很快放下提防之心,融进了这片欢乐的海洋。在奔放的舞蹈中,新疆人展现出他们无与伦比的魅力:看,维吾尔大嫂穿着艳丽的衣裙,高傲如孔雀,双眼却频频放电,像一片云彩似的在你眼前飘过;维吾尔大叔抖动肩膀,眼角眉梢全是风情,亦步亦趋,亦庄亦谐地紧随着他的舞伴。多么欢乐忘忧的场面,多么可爱美丽的人们,那一晚,我们忘记了地域时空,我们都是新疆人。
尽管生活不易,但绝不停止载歌载舞,这,是新疆和新疆人留给我们的最大印象和感动。
物 美
富饶,是新疆给我们留下的另一番印象和惊喜。“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知为何,无论是从文学作品还是现代人的口口相传中,我得到的都是新疆是一个边远苦寒落后之地的印象。然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乌鲁木齐却是如此繁荣,丝毫不落后于内地任何城市,而且这种繁荣中又透着低调质朴,不同于内地一些城市的表面光鲜。物产之丰富令我们乍舌,在这里,我们吃到了平生从未吃过的特甜特大的西瓜、甜瓜和葡萄,认识了许多从未见过听过的干果、药材和玉石。有天师大安排我们去参观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甫进门,我们就被货摊上琳瑯满目的货品定住了眼,绊住了腿,事后被告知,我们只逛了大巴扎1号楼的一个角落。
负责接待工作的孔老师、夏老师极尽地主之宜,让我们遍尝新疆的特色美食:囊、羊肉串,皮带面、丸子汤+油塔子、扁豆面旗子、羊肉抓饭,新疆第一盘……孔老师还常给我们加小灶,去市场买玉米、红薯、花生在家煮好,带来给我们当零食。我们这帮学员也算走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美食,但最后大家一致认同:吃在新疆。因为一则新疆这片阳光充足又少污染的土地上,出产的物品饱满实在,让人吃得既舒心又放心。二则新疆人把热情豪放也体现到了吃上,一端出来就是大碗、大盘、大盆,尽显主人家的阔气和客气。不过刘明老师在课上曾告诉过我们,尽管在客人面前出手大方,但维吾尔人对食物是非常珍惜并心存敬畏的,因为他们深知一饭一食来之不易。后来在吐鲁番的坎儿井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前人开凿坎儿井的艰辛,更加深刻理解并认同维吾尔人的这一美德。
景 美
新疆风景的美丽是人所皆知的,然而不到新疆,你还是无法真正体会新疆的美丽,感受大美新疆所带来的心灵洗涤与震撼。
到新疆时,从飞机上俯瞰新疆,是满目悲凉的地貌,仿佛亘古洪荒,这片土地就以它无语的荒凉面目与天相向。那一刻,我真不明白新疆人何以能在这样贫瘠的土地上生存。幸好,师大为我们安排的不只是课程。在欢迎仪式上,梁云院长就表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办院方针是“科学管理,人文关爱,文化体验,专业实践”,接待我们荷兰研习班学员,学院也将本着这一原则,并特别注重文化体验这一块,让学员们深入体验新疆,了解新疆。所以,在丰富课程之外,学院还为我们安排了许多考察活动:在乌鲁木齐,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以了解新疆民族文化和历史。在吐鲁番,我们在当地一个葡萄庄园的葡萄架下享用了一顿地道的新疆农家乐,并冒着酷暑登上交河故城遗址,这座曾是丝绸之路的历史名城,经历过数千年风雨沧桑而成为了世界最完美的废墟,她引起全体学员深深的震撼!我们登南山进蒙古包,学蒙古人策马扬鞭。这里还有一个特别令我感动的小插曲,孔老师和夏老师偷偷为我备下生日蛋糕,和所有学员一起给我过了一个隆重而欢快的生日,蒙古包内外,撒下一片欢声笑语。我们还拜访了新疆人心目中的神山——天山, 峻美的天山,旖旎的瑶池已让我们心旌荡漾,然而这还不是最高潮,无限的风光和无比的快乐最后凝聚到了一处,即被称为“人间仙境”、“神的后花园”的喀纳斯。
对于喀纳斯的美我无法描述,我只能说,如果天山让我们神驰,那么喀纳斯则让我们心醉。喀纳斯的美是一种壮丽的美,站在观鱼台,眺望着脚下碧玉般的喀纳斯湖和气势雄伟的连绵群山,胸中自有豪气万丈,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大好河山”,什么叫“锦绣山河”,不由自主地你会为祖国拥有这片土地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那天,在喀纳斯林木幽深的山间小道上,走着一队似乎喝醉了酒的女人,她们边走边跳,嘴里不停的唱着:“我美了美了美了,我醉了醉了醉了”……夏添老师的诗句描绘得再恰当不过:“你行走在她的风景里,或惊,或叹,或喜;她清风绕你,报以山峦,雪峰,青松,雄奇;你充满深情,她寂静欢喜。”
“你充满深情,她寂静欢喜”,是的,用这一句来总结我们两周的新疆之行,简直再贴切不过。我们感恩,感恩所有促成此次新疆行的人事因缘,感恩我们在新疆所领受的一切美好与感动,所有话语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情,而新疆,却仍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等候在那里,等候我们下一次的奔赴。在经过了新疆这段大爱大美大乐的体验之旅后,我相信我们研习班的学员今后一定会说:“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