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夏令营
——丹华学生在北京
领队老师:郑淑萍 –
2011年盛夏是个难忘的季节。 北京——祖国的首都,张开了她的双臂,欢迎海外的华人和华侨来到她的怀里。我们来自法国里昂,法国留尼汪、丹麦、荷兰、哥伦比亚、津巴布韦、意大利、多米尼加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多位学生,十分有幸地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文化司主办,北京华文学院承办的2011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25位学生,分别来自丹华的初中部和小学高年级的不同班级,在荷兰中国大使馆的关怀之下,25位学生和2位领队老师于7月10日到24日在北京参加了这次为期2周的夏令营。两个星期的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营员们获益匪浅。
在营地期间,营员们学得用心,玩得开心,吃得放心。
学得用心:开营的第一天,华文学院的王庆芳教授就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国情讲座课。简单介绍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省份直辖市,各民族,文化景点等等基础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有时差的反应,但都很认真地,很兴奋地听了这堂讲座课。
接下来是分班测试,从学生们答卷开始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感觉到了接下来的文化语言课的学习会十分有益。按照不同的测试水平,营员们分成了7个班级, 营员们还可以在第一天,根据自己的情况,前往不同的班级听课,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班级。每个班级均设有不同的课程:汉语课,口语课,写字课,书法课,唱歌课,画画课。每位老师都教得生动有趣。同学们学会了很多的日常用语,对汉字书写笔划,句子,作文的结构以及对中文的语法知识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中文程度最高的7班,总共只有14位学生,丹华学生就占了11位,汉语课的刘燕君老师教该班学生们一篇古文:荀子的劝学篇,经过刘老师的耐心,详细地讲解,学生们不仅会背诵,还理解了文中的意思,均表示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份收获,对同学们来说获益终生。在同样程度的6班,丹华学生也有8名,他们在张娟娟老师的教授下,语法知识和口语表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还有分别在3、4、5班的学生,他们在最后的结业考试中都获得了A的好成绩。丹华的学生们也给华文学院的老师留下了很好的深刻的印象,有不少老师都表扬到,这批营员的中文水平基础很不错,学习态度也很好。
绘画课,手工课,书法课,让同学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牡丹花画面,一幅幅手工剪纸画,同学们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唱歌课上,老师教学生们流行歌曲,《勇气》 《青花瓷》等等,当我们听到了教室里传出学生们的响亮的中文歌声,真为学生们的中文流利程度感到新欣慰。
玩得开心:8天的中文汉语及文化课,虽然课程排得很满,有些同学觉得有些辛苦,但每个同学都真实地学到了很多。在夏令营期间,营员们不仅有文化学习,还玩得十分开心。课余时间,营员们可以在操场踢球,在娱乐室打乒乓球,台球,健身,在电脑室里玩电脑,课余活动很丰富。武术教练教的太极十六式,功夫基本步划,那一招一式,学生们练起来可是毫不含糊。
北京是个文化古都,有着非常多的著名景点。为了大家更好更安全地游览,华文学院安排了多位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出外游览。庄严的北京天安门,博大的故宫,庄重的天坛公园,雄伟的居庸关长城,明朝的十三陵,怡人的颐和园,都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杂技表演,更是让我们这些海外学生们亲身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参观奥运场馆—鸟巢,则让海外学生们更增添了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各位营员们用手中的相机捕捉了精彩的镜头,心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吃得放心:在生活方面,我们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一日三餐,都有很好的安排。吃在北京华文学院食堂,感受到学院老师和食堂师傅们的精心安排,大家尝到了北京的凉拌土豆丝,窝窝头,拉面,小馄饨等。 学院还应同学们的要求特意做了炸薯条,烤鸡腿,烤面包等西式餐点。出游时,我们还品尝了北京的著名烤鸭,丰盛的自助餐。
短短的2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丹华学生们满载着欣喜的收获返回荷兰。在开营式上,丹华的周娇慧同学曾有幸地成为学生代表发言,对能受到国侨办的邀请,能来参加此次寻根之旅,真诚地感谢,虽生长在荷兰,但对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很高兴能参加此次之旅,希望通过夏令营能更加了解祖国的文化,并预祝美好时光。在闭营式上,丹华的郑淑萍老师有幸地成为领队代表发言,代表营员们和领队老师表示了对国务院侨办的真挚的感谢,对北京华文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真挚的感谢。能亲身前往祖国参加夏令营,对中国文化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这对于在海外成长的孩子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夏令营的点滴将在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衷心希望祖国更加强大,中华文化悠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