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缘
陈雪瑶
又到一年开学季,我被妈妈连拖带拽的拉到了中文学校初三班教室的门口。“不,我不要缴费了。我已学了七年中文了,还学干吗!生活在荷兰学中文有什么用?这中文学校我坚决不读了!”我气呼呼地说。
“你看你们中文学校这么多的外国人来学中文,你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学。你不上学,你今天就别回家了!”妈妈放下狠话。就在我们娘儿俩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新的班主任过来劝架了:“雪瑶,你只要再继续读一年初中就毕业了,如果这样半途而废不可惜吗?这样吧,你今天先试听一节课,如果感觉没兴趣,就停止上中文课。要是感兴趣呢,下周让妈妈缴费也不迟。”我很不情愿地进了教室。这就算给妈妈一个台阶下吧,我想。
从我咿呀学语开始,妈妈在家就跟我用普通话交流。我虽然出生在荷兰,但是母语却是中文。等到了上幼儿园,我才开始讲荷兰语。周六,别的荷兰小朋友可以玩电脑、看电视。而我从六岁开始,每逢周六总是被妈妈带进了中文学习。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妈妈又逼着我做中文作业。我读荷兰学校所有课程的作业加起来也没中文作业多。我讨厌中文学校。
我心不在焉地坐在教室里开始了初三的第一堂课,老师讲授的第一课《心愿》深深地吸引了我。课文中的法国小姑娘维勒尼克一家对中文的迷恋超出了我的想像。法国小姑娘维勒尼克才四岁半,她的爸爸已打算让她学中文。他们一家虽然法国人,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迷。父母的心愿是想让他们的女儿长大了去北京留学,架起一座中法友谊的桥梁。课文里维勒尼克的爸爸向我们讲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什么北京故宫、桂林山水、洛阳龙门石窟……随着老师图文并茂的讲解,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一天的四节中文课我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就这样我开始了这学期的课程。此后,每周周六的休息时间自然是没了,但我觉得收获挺大。特别是老师在讲授《负荆请罪》一课时,给我们介绍了《史记》中的毛遂自荐、完璧归赵、指鹿为马、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太吸引人了。课后,我迫不及待的回家找出少儿版的《史记》,一口气读完。老师在教元散曲名家马致远的《远浦归帆》一曲时,穿插着学习了马致远的另一首著名的散曲《天净沙秋思》。那小桥流水人家唯美的画面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老师在讲授张可久的《鲁卿庵中》一曲时,又从诗人对梅的情有独钟,引出了“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她介绍了“花中四君子”的寓意,还告诉我们文人为什么热衷于以梅兰竹菊为友的原因。其中郑板桥画竹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从此我记住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老师时刻提醒我们,学中文不能只满足于认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提高学习兴趣,并且学了能运用自如。一个学期转眼就过去了,不知不觉中我爱上了中文这门功课。
这七年半的中文学习,使我这个生活在荷兰的“香蕉人”跟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
(辅导教师:陈傲雪。 此作文获得第17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