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诵菊

丹华教师   李卫

转眼深秋,家门前的栗子树和枫树叶,随着乍起的秋风,摇曳起舞,抖落着一地的金黄醉红。刚过了中秋,又迎来了重阳节。生于荷长于荷的小洋儿子,因为文化和地域的不同,常对中国风俗节日一知半解。每至重阳,听我拿起电话,向远方的父母问候!他也总是抢着向外公外婆请安。可每次放下电话,又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妈妈,什么是重阳节?重阳节有什么好玩的?也会有个“重阳老人”派礼物吗?对儿子的问题我尽可能地作答,可由于没有切身的体验,因此他也没留什么深刻的印象。

今年的重阳节,儿子终于有了一次亲身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节日的机会。儿子接受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的邀请,参加该会主办的多国语言朗诵《菊花诗》网络活动。按主办方的要求,儿子需要用荷兰语朗诵唐朝元稹的“菊花诗”并拍摄成视频上线播放。听到将有很多小朋友会观看,儿子禁不住有点小兴奋,也积极配合着准备。可由于时间仓促,如何能将诗人的名句尽可能原汁原味地翻译出来,而译出来后儿子能否诵读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他才六岁,处于儿童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虽然心中忐忑不安,却要行动快捷如风。与先生先解释了大意,又找出英文的译文对照,最后在老洋爸爸的鼎力协助下出炉了荷版的“菊花诗”。果不其然,儿子初时的朗诵未尽人意。一是句中的生字多不认识;二是不解诗中之意;三是小孩子拍摄时坐不住。针对以上三点:我先是录制了老洋爸爸的诵读,与小洋儿子反复地听录音;接着又用中文解释了诗的含义;最后一遍遍地鼓励、纠正、重拍。真是“一遍一遍又一遍,两遍三遍四五遍,六遍七遍八九遍,流逝时光看不见”。从儿子放学拍到晚上吃饭,听着儿子用心地朗读着那荷文诗词,我的心也如菊花般一瓣一瓣地绽放开来。虽然他的语速不甚流畅,最终还是将全诗完整地朗读了下来。

录完视频,儿子天真地说:妈妈,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了吧,因为冬天要来了,“此花开尽更无花”!呵呵,望着儿子得意的笑脸,我知道这次的读诗庆重阳,在他幼小的心里已播下了一粒文化的种子,也希望这粒种子能“我花开后你家发”,在异国的土壤中越开越盛,如璀璨之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