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文,乐在其中

学生姓名:    龚佳铭                 年龄: 15              指导教师:宋雅真   

我今年十五岁,在荷兰国际学校读初三。十岁那年,我从上海来到了荷兰。那时的我刚上完小学四年级,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就是语言,英语自然成为我首先要攻克的第一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我英文水平步步提高的时候,我发现被我冷落了3年的中文每况愈下。首先我明显地觉得很多汉字的记忆变得模糊了,碰到一些常用字,竟然不知道读什么音,经常还提笔忘字。我突然觉得自己和中文之间已逐渐地拉开了距离,就像两位好久不见的朋友,生疏了许多。

虽然在家里时,父亲会不时提醒我,抽空看看中文读物,而我却对此敷衍了事。当父亲决定带我去中文学校上课的时候,我百般推辞地说:“现在我是在荷兰,以前学的中文够用就行了。我考试内容可全是英文,不是中文。”父亲很不高兴,他说:“身为中国人就你现在这点中文水平,你能写出几句中文吗?只能相当于半个文盲”。我听后觉得好气又好笑,心想:现在都是智能手机时代了,不会写,手机来帮忙。浪费一个周六去学中文,有这个必要吗?不过,我有自尊心,不服气,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哼,我一定不能被父亲看扁,学就学,学给你看看。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来到了中文学校。

几堂中文课下来,我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再像原来那样自以为是了,反而认识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我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我想学好中文,多了解中国的文化。去年的中文课,古典文学带着我们穿越到中国的古代,那些难读的字词,费解的语句背后却有一段段非常有意思的背景故事,让我耳目一新。虽然古典作品这块“硬骨头”难啃,可咀嚼起来却别具一番滋味。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现代作品了,表面上看,字句理解相对容易,但不认真思考学习的话,也会产生误解。

比如对学习“痛不欲生”一词,我选择的解释是“痛得不想生活了”,而正确的解释应该是“痛苦得不想活下去了”。“痛”和“痛苦”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的区别却很大。而“不时”和“时不时”表达的意思却都是“很多次”的意思。

学习中文远不止识字,理解词语,通过阅读大量作品,我们还可以扩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能领悟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中文学习越来越吸引我了,现在我已经有了一种被知识充盈后的愉悦感觉。

每当我们学完一篇课文,我们班都会组织小组讨论,谈谈学习的收益,看看,我们是收获了知识呢还是得到精神上的启迪?

我到过黄山,却不知泰山是天下第一山。虽然我还没去过,但学习了《泰山》一课,我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可以向家人和朋友推荐并介绍那里的风景名胜,并且我将计划去看看这个世界级的旅游区。以前我一直听说“少林寺”,却不知其中的“少林”是源于“少室山的森林”。学了《少林寺》我不仅清楚了少林寺名字的由来还明白了少林历史的发展。另外,中文课还带给我高雅的心灵感受,《中国书画》一课,我领略了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们的苦心孤旨,才有了今天世界称颂的中国“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就是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源泉一一打开了我的眼界,我的思绪。

通过《诺言》一课,我了解了“一诺千金”的典故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而《你自己决定吧》一文,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学会做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社会责任不仅环环相扣,还互相影响的。《负荆请罪》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让廉颇和蔺相如最后携手共进。而最让人佩服的要数《用手指说话的巨人》中的霍金,他用仅能动的两个手指做出了伟大的成就,霍金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将会一直鼓舞着我们……

重拾中文,乐在其中。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够再继续学习中文,而我也非常享受学中文带给我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相信中文必定会让我受益终生。